报告网网讯,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纺织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研发投入、创新生态,还是科技成果及应用价值,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和科技浪潮下,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展望2025年,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呈现出高端化、融合化、绿色化、数智化等发展趋势。
一、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一)研发投入稳步增长
《2024-2029年全球与中国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研发投入是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基石。2012-2022年,纺织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从0.46%升至1.02%,其中纺织业、纺织服装与服饰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为0.93%、0.79%、1.56%。2022年,行业在多个新兴领域获科技部支持,国拨经费达1.1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增长3.82%,有23家企业跻身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这一系列数据彰显出行业对创新的重视与投入力度的加大。
(二)创新生态逐渐完备
纺织行业已构建起多级协同的创新平台体系,从国家级到省部级再到行业级,涵盖纺织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行业拥有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国家级或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这些平台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创新体系从跟踪型向引领型转变。
(三)科技成果量质双优
我国纺织行业在全球纺织科技领域地位日益凸显。截至2022年底,行业有效专利总量达30.4万件,2022年申请PCT国际专利占全球纺织总申请量的31.5%。近5年发表的SCI论文占全球纺织的16.3%,其中高被引和热点论文占比可观。此外,众多科技成果获奖,2004-2023年中国纺联科技奖累计奖励2172项成果,2016-2023年行业荣获1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四)创新价值充分释放
创新成果的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充分体现。2023年获中国纺联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17项成果,近3年直接销售收入达240亿元,新增利润27.7亿元;12项金奖专利近2年新增销售额累计达42.2亿元,新增利润7.8亿元。这些成果推动了纺织产业的全方位变革,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
二、纺织行业科技创新面临新趋势
(一)高端化转型加速
随着要素成本与市场需求的变化,纺织行业加速高端化升级。在制造环节,纺织装备朝着短流程、高质效、差异化发展,3D打印技术助力个性化定制;材料领域不断创新,新型纤维材料和打印墨水相继问世;产品方面,众多高端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满足特定领域需求。
(二)融合化发展深入
纺织行业与多领域深度融合,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领域,纺织技术广泛应用,如碳纤维在飞行器和桥梁建设中的应用、纺织材料在电池和海水淡化中的创新使用,展现出纺织行业万物可织的发展潜力。
(三)绿色化成为必然
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纺织行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耗低碳化、原料生态化、生产清洁化等,部分企业在节水节能、生物材料研发、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数智化全面推进
数字经济浪潮下,纺织行业加速数实融合。截至2024年3月底,行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企业比例达59.7%,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5G+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模式创新,数字创意拓展设计边界,电商发展拓展营销渠道。
三、完善纺织行业创新体系的建议
(一)强化基础创新能力
我国纺织行业在基础创新方面存在短板,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部分底层技术和传统领域差距明显。纺织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为提升竞争力,行业需利用专利情报,借助人工智能科研范式,加强原始创新,探索颠覆性技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安全与发展问题。
(二)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要构建“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资金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解决创新投入效能不高的问题;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耦合发展,吸引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提升行业创新及转化成效。
(三)深化开放合作交流
尽管当前国际创新合作面临挑战,但开放合作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纺织行业应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关系,积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创新生态,形成创新合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中国纺织行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2025年及未来,行业需顺应高端化、融合化、绿色化、数智化的发展趋势,持续加强基础创新,完善创新生态,深化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拓展新赛道,推动纺织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球纺织领域继续提升竞争力,书写纺织行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