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产品卡纳琳的多适应症拓展和出海进程,同步建设“仿创结合”研发管线梯队

Aa
分享到:

莱美药业(300006)投资要点推荐逻辑:1)公司核心产品卡纳琳(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是全国独家的肿瘤淋巴示踪剂,2024年市占率超过80%,具备强大的护城河;2)25H1公司研发投入增速约为19.8%。公司建设“仿创结合”的研发管线梯队,采取自主研发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模式构建风险和收益平衡的研发管线;3)国资背景下的资源整合

  • 1 莱美药业:聚焦核心产品卡纳琳 的多适应症拓展和出海进程,同步建设“仿创结合 ”研发管线梯队
  • 1.1主要从事医药制造和药品销售业务,产品线较为丰富
  • 1.2“集采突围 +渠道拓展”双轮驱动,加速布局集采赛道
  • 2 我国医药制造业加速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
  • 3 建设“仿创结合”的研发管线梯队
  •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4.1盈利预测
  • 4.2相对估值
  • 5 风险提示
  • 公 司研究报告 / 莱 美 药业(300006)
  •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图 目 录
  • 图1:公司发展历程
  • 图2:2025H1年公司主营医药制造业务结构
  • 图3:2018-2025H1 各产品构成趋势(百万元)
  • 图4:公司股权结构图(截至 2025/8月底)
  • 图5:2018-2025H1营业总收入趋势
  • 图6:2018-2025H1归母净利润趋势
  • 图7:2018-2025H1毛利率和净利率趋势
  • 图8:2018-2025H1四费率趋势
  • 图9:2018-2025H1研发投入及研发费用率
  • 图10:铁死亡机制杀死癌细胞示意图
  • 表 目 录
  • 表1:公司业务分拆收入预测
  • 表2:可比公司估值
  • 附表:财务预测与估值
  • 公 司研究报告 / 莱 美 药业(300006)
  •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 重要声明部分
  • 1 莱美药业:聚焦核心产品卡纳琳 的多适应症拓展和出
  • 海进程,同步建设“仿创结合”研发管线梯队
  • 1.1主要从事医药制造和药品销售业务,产品线较为丰富
  • 莱美药业成立于 1999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医药企
  • 业,2009年10月30日在深交所创业 板挂牌上市,为重庆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也
  • 是首批创业板 28家公司之一。公司主要产品涵盖特色专科类(主要包括抗肿瘤药、消化系
  • 统药、肠外营养药)、抗感染类等。公司核心产品卡纳琳(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是唯一获得
  • 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淋巴示踪剂,主要用于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及妇科肿瘤等多种
  • 适应症手术中的淋巴清扫,目前已成为国内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常规一线用药。
  • 公司商业发展历史: 公司在科研创新方面形成了以淋巴示踪技术、淋巴靶向化疗纳米药
  • 物技术及肿瘤靶向化疗纳米药物技术为核心方向,聚焦前沿治疗领域,为原研 药物研发提供
  • 源头技术支撑;以微米、纳米分散技术、无菌原料药制备技术为核心支撑,重点解决工业化
  • 量产的难题;此外,聚焦抗感染药与特色专科用药两大核心领域,依托成熟的仿制药研发体
  • 系,丰富公司产品矩阵。 1999年,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通过 GMP认
  • 证,首个产品“莱美兴”上市。 2005年,全球独家肿瘤示踪剂,卡纳琳成功上市,在甲状
  • 腺、胃肠肿瘤手术中广泛应用, 2024 年市占率超 80%,成为国内甲状腺外科一线用药。 2007
  • 年,公司整体由重庆莱美药业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包括邱宇、邱炜等 43个
  • 自然人股东及法人股东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此次改制推动了资本结构的优化。 2009
  • 年,在深圳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重庆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2010-2013年,公司陆
  • 续收购湖南康源制药、四川禾正制药、成都金星药业等公司。 2013同年,艾司奥美拉唑胶
  • 囊(莱美舒)上市。 2015年,入选第 21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20年广西国资委旗下
  • 中恒集团通过协议转让、定增等方式成为控股股东。 2021年,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 标志着公司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达到了国家级水平。 2022-2024年,公司的艾司奥
  • 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等产品获药品注册证书,尼莫地平注射剂和奥美
  • 拉唑镁肠溶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拓宽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益。
  • 整体来看,公司经过多年历经浮沉,不变初心,目前正通过肿瘤创新药和国际化寻 求突破 。
  • 图1:公司发展历程
  •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西南证券整理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

服务热线

  • 400-817-8000

    全国24小时服务

  • 010-5824-7071
    010-5824-7072

    北京热线 24小时服务

  • 059-2533-7135
    059-2533-7136

    福建热线 24小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