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劳动人民日积月累的智慧,更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在文化多样性、信息全球化、渠道多样化、消费快速化的今天,非遗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其保护和传承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曾几何时,原本来自民间的非遗却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它们被写进书本里,摆入橱窗中,或保存于博物馆内,无形中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给人高冷隔阂的距离感。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上海有绒绣、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徐行草编等19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本报记者在寻访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优秀文化和制作工艺,仍然真切地行走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也留存着这座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