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温州市实施服务业发展“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上半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49.7亿元,占GDP比重达60.3%,同比增速10%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1%;全市服务业投资完成1363.71亿元,占固投比重78.6%,同比增速15.2%;全市国家重点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72亿元,增长51.2%,增幅同比提高9.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11个地级市首位,全市服务业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水平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实施服务业“双百”企业培育工程 一是实施重点培育工程。该市发挥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税收贡献大等大规模重点企业的领头羊作用,重点培育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八大重点领域100家,并培育成长型企业100家。上半年,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约1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数的65.04%。其中,17个新建项目计划投资约27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约9.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34.60%;续建(改建)项目98个,计划投资约144亿元,上半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约101.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0.74%。 二是实施中小企业升级工程。结合“小升规”,以服务业小微企业入驻当地产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形式,实现抱团发展,力争完成“规下”服务业企业升“规上”130家,“限下”批零住餐小微企业升“限上”100家。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5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上市企业5家。目前,已初步梳理出培育企业名单,并进行企业信用查询。上半年,该市限额以上餐饮业单位共实现营业额28.94亿元,限额以上批零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167.79亿元,分别增长17.4%、46.5%;通过“贸易回归”项目,共实现销售额净增量170.94亿元,拉动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长11.4个百分点,对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增速贡献率高达43.9%。 二、实施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深化工程 一是强化试点引领示范作用。针对鹿城、瑞安等服务业强区(市)试点,制定实施2017年培育工作方案,探索设立服务业发展基金,全面总结经验,提升试点成效。瑞安江南物流园区已经成功列入第二批省级示范物流园。 二是强化新一批试点培育。按照梯次储备形式,开展对2016年服务业强区(市)培育综合评价,提前抓好谋划,对标推进其他县市区试点培育,争取龙湾区、瓯海区、乐清市列入第二批省级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培育。 三、实施服务业发展平台提升工程 一是做强现有集聚区发展平台。开展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督查考核和季度统计直报工作,通过提升各集聚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改善周边配套设施等措施,并加大招商力度,全面提升33个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平台建设,重点做强11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全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园一期工程 、现代冷链物流中心、瓯江口新区总部基地等11个总投资57亿元的省级试点项目建设。截至今年一季度,温州总部经济园、温州科技城等10家省级集聚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202.23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5.19亿元。按二季度初步统计数,当年实际投资近10亿元。今年1-6月,全市10类生产资料商品销售额982.31亿元,增长49.2%。 二是打造集聚示范区新平台。结合“大拆大整”后空间丰富的镇街区块规划,以新兴金融、服务贸易、云计算大数据、研发设计咨询、新消费等领域为重点,打造一批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时尚智造升级平台,引导服务业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高端要素集聚。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新增9号创意街区、宋湖里坊等7个市级集聚区,并有序推进温州二手车交易市场培育。 四、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盯引工程 一是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制定实施2017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强化季度监测分析,加强协调服务,着力推进总投资1054亿元的115个重大项目建设(新建项目17个、续建(改建)的98个),完成本年度计划投资170亿元。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224.01亿元,增长56.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250.91亿元,增长24.3%。 二是紧盯现代服务业招引。开展服务业重大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加大信息、金融、物流、科技、文创等现代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工作力度,并狠抓项目开工和投产,积极争取一批带动全局的项目进入国家、省服务业布局规划和项目计划。通过一系列努力,一批国内外、省内外的税源贸易大户落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64个,其中服务业项目147个、占全市总数的55.7%;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占全市总数的69.5%。上半年,以信息传输、计算机及软件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营利性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增加值增长22.5%,成为除工业外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其中,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7.6%和51.1%,税收分别增长19.3%和76.7%。。 五、实施服务业品质塑造工程 一是推进名牌工程建设。以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建设为契机,开展2017年市级名牌产品的推荐、认定工作,完善基础教育、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旅游、企业金融、物流服务等八个方面服务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设,力争更多的服务业列入省名牌产品,新增2枚以上市级服务业名牌。如,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4555.56万人次,同比增长20.82%;实现旅游总收入474.68亿元,同比增长24.31%。 二是强化标准制定。结合标准强市建设,以物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民宿经济、公共文化、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为重点,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并引导和鼓励各行业协会、商贸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今年专门成立温州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市物流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提升全市物流业标准化水平。(温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