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廊坊打造京津走廊“绿宝石”

Aa
分享到:

        日前,随着河北省廊坊市春季植树集中行动动员大会的召开,一场追求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环境保卫战”在这里打响。良好的生态环境,曾是廊坊吸引海内外客商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但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空气污染加重、雾霾天气频发,如何恢复昔日的绿色?廊坊市委书记王晓东给出了答案:“今年,廊坊市将实施‘绿色廊坊’攻坚工程,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力争通过两年时间增林扩绿100万亩,在全国率先建成‘平原森林城市’。”

        据了解,为实现“两年攻坚战、造林100万”的目标,廊坊市将重点实施环京津边界绿化、生态廊道建设、生态林基地建设、重要交节点绿化、村庄绿化和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六大造林绿化工程,今年在市县两级安排13.92亿元绿化专项资金,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廊坊市林业局局长张振芳告诉记者,廊坊市将无偿提供村庄绿化用苗,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农户一定数额的绿化补助,用于后期林木管护,这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户绿化庭院、村庄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春季庭院、村庄绿化面积将达到5.87万亩,全市庭院、村庄绿化两年可新增林木30万亩。

        除此之外,廊坊还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全社会的造林积极性,实行了群众造林、政府补助、谁造谁有的政策,建立起“政府投资、部门筹资、企业出资、社会集资、群众捐资、劳务代资”的多元投入机制,不仅廊坊当地群众热情高涨,就连外地企业也积极投身“绿色廊坊”建设之中。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农业园区,记者见到了正在指挥平整土地、挖掘树坑的张福连,这个一直干建筑行当的老总如今“跳”出了老本行,投资2500万元搞起了造林绿化,“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政府支持力度很大,过去挣的是搞建筑的钱,以后要建一个‘绿色银行’。”

VIP专享文档

扫一扫,畅享阅读

农民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