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脑扫描,建模,然后通过3D打印技术将其“还原”,一座小型兵马俑塑像跃然而出……走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的集训基地,增材制造赛项的参赛选手小叶正在聚精会神地练习。
“他现在操作的是微型扫描,经过计算机逆向设计,把它变成一个可以打印的模型,再用金属打印机正向‘复刻’出来,从而实现产品从无到有。”增材制造应用十分广泛,如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该赛项天津集训队教练组长姚继蔚介绍,“我们从去年‘海河工匠杯’就开始着手选拔人才,到现在已经‘练兵’两年时间。”为了拼出最佳状态,小叶每天早晨8点走进实训室准时开始训练,教练会针对集训中暴露的不足和缺陷对他进行逐一“打磨”,每完成一个模块训练都要“复盘”几遍技术要点。
在这里,电工、供应链管理、数控车、增材制造等8个赛项的选手正在紧张备赛训练中。“作为以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职业院校,学校坚持以赛促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副校长易贵平介绍,“我们全方位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各类培训计划,建设了‘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将集训中的训练方式、训练模式引入日常课堂教学,将竞赛试题中包含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