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这既是对我国区域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今后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我国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步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优化,进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阶段,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但是,区域开放布局仍然存在一些堵点痛点,不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区域开放高地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区域间协同开放仍需加快推进等,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更好发挥开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一,这是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开放功能各有侧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在于结合湾区经济特色优势,促进不同制度、货币和语言的区域优势互补,打造开放、包容、多元发展的示范样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有利于将对外开放举措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精准对接、靶向发力,促进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有机结合,推动区域内完善营商环境,畅通要素流动,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将开放红利转化为区域发展动力,推动区域发展重大战略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