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牵引,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扩容升级
1.大力提振文旅消费。出台《青岛市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全年开展特色消费活动不少于1000项,发放消费券、组织金融机构推出消费优惠1000万元以上,争取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主场活动在青岛举办。擦亮“跟着演出去旅行”品牌,支持流量明星来青举办演唱会,力争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不少于60场。提升《寻梦沧海》《海上有青岛》等旅游演艺品质,丰富周边消费业态;积极推进《丝路千古情》旅游演艺项目建设。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提升行动,支持和引导各级集聚区丰富文旅业态,举办夜间消费活动。激活淡季旅游消费,加快体育中心室内冰雪运动馆(国信雪世界)等冰雪项目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温泉特色旅游民宿和康养产品。(责任处室:产业发展处、市场管理处、市场配置促进和招商引资处)
2.培优育强市场主体。研究出台新一轮文旅产业扶持政策。聚焦文化娱乐业、限上住宿业等领域,力争新培育规模以上文旅企业110家以上,引导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转型升级,推动重点企业纳统,提升文旅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水平。擦亮“文旅金声”金融服务品牌,争取推出文旅金融产品35项以上,推动极地海洋公园基础设施公募基金(REITs)项目发行,力争全国文旅项目和投融资对接大会在青岛举办;争取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深入推进文旅领域设备更新。(责任处室、单位:产业发展处、市场管理处,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
3.加大重点项目招引建设力度。围绕海上旅游、高端酒店、文旅新业态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赴大湾区开展城市文旅招商推介会。优化全市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加快推进总投资1018亿元的70个文旅项目,力争11个项目新开工,13个项目完工或投入运营。(责任处室:市场配置促进和招商引资处、市场推广处)
4.积极发展电视剧和网络视听产业。出台推动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力争新增电视剧、网络视听企业80家以上,全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超过900家。擦亮“青岛出品”“青岛摄制”品牌,力争备案立项电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70部以上,争取200部高质量微短剧在青岛拍摄制作,推动《沙尘暴》等重点网络剧上线播出。加快山东(青岛)网络视听创作传播服务中心和市北区、西海岸新区网络微短剧审核站建设,优化全周期协助拍摄服务体系,完善“一站式”协拍服务流程。(责任处室:电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
5.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开展文旅产业赋能城市发展行动,培育数字文旅、沉浸体验、演艺演出、电竞娱乐、低空旅游等新业态,积极打造“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实施“文旅 百业”行动,加快发展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建立研学旅游专家库,培育研学旅游品质提升试点基地5家以上,推出“奇趣海洋”研学旅游产品5个以上;打造一批工业旅游基地,发布一批工业旅游、温泉康养、体育旅游特色线路;结合大型体育赛事、旅游专列等,推出一批主题产品线路和优惠措施。争取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首批验收通过。(责任处室:产业发展处)
二、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6.塑强海洋旅游优势。出台海洋旅游发展规划,启动编制海上休闲活动管理办法。推动东大洋码头等旅游码头新建、改造,新开通海上旅游航线2条以上,完善“一程多站”式海上旅游线路,推动海上旅游大型游船开工建设,做强“海上看青岛”品牌。加快突破海岛旅游,推动灵山岛新码头投入使用,推进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化整改。启动编制邮轮旅游产业规划,办好第十三届中国(青岛)国际邮轮大会,争取全国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及场景提升试点落户青岛,开通青岛到厦门、大连等城市的邮轮航线,力争运营邮轮航次不少于46个,打造“沿着黄河遇见海 登上邮轮看世界”邮轮旅游品牌。(责任处室:资源开发处、产业发展处、市场推广处)
7.提升旅游住宿业品质。新评定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以上、四星级旅游饭店4家以上、三星级旅游饭店5家以上;出台旅游民宿管理办法,新评定等级民宿10家以上。开展新版《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宣传贯彻活动,促进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打造特色主题住宿品牌。(责任处室:市场管理处)
8.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景区焕新行动,新创建3A级以上景区不少于3家,力争创建4A级景区2家,指导崂山风景区按照世界级旅游景区标准提升品质,培育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不少于1条。做好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培育储备工作。积极推动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信息服务进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标准化改造提升旅游驿站,提升旅游驿站基础性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风景道导览标识;推动全市旅游厕所95%以上达到国家II类标准。完善“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功能,推动项目社会化运营,持续丰富服务内容和核心产品。(责任处室:资源开发处、公共服务处、市场管理处)
9.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针对各类免签国家进行市场分析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推介,推出一批符合入境游客需求的特色旅游产品。优化国际航线布局,完善全流程服务,简化外籍游客入境手续,健全多语种服务和外币支付设施体系。(责任处室: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市场推广处)
10.擦亮“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品牌。办好上合成员国文化部长第22次会晤、旅游部门领导人会议。开展上合组织成员国艺术节、上合研学旅游节、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歌会等系列特色活动,推动青岛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出以青岛为起点,串联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省内重点旅游景区的精品线路,打造上合国家游客中国游“第一站”。(责任处室:对外交流与合作处、产业发展处、市场推广处、艺术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电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处、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
11.加强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赴上合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港澳地区等开展文旅交流推介,举办“国际友人@Qingdao”“大使眼中的青岛”等主题活动,深化与东亚文化之都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策划开展“沿着黄河遇见海”“局长带你游”“冬游青岛”等营销活动,举办519中国旅游日、海洋婚恋文化周、胶东海洋童玩季等主题活动,发布一批旅游产品线路和优惠措施。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与携程、B站、去哪儿网等OTA平台开展深入合作,评选一批年度青岛旅游营销优秀案例。(责任处室、单位:市场推广处、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
三、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12.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主体结构封顶,市图书馆新馆完成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新建“城市书房”20处,持续拓展“青图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做好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力争全市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云、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博物馆建设。(责任处室、单位:设施办、公共服务处,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
13.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深化“欢乐四季”群众文化活动,发布重点公共文化活动电子菜单,举办专业文艺演出400场以上、群众文化活动5万场以上、“戏曲进乡村”2000场以上。办好谭盾音乐周、大剧院艺术节、从基础建设到国之重器版画展等大型文化活动、展览。适时举办第九届国际戏剧学院奖,打造集国际大奖、行业赛事,高峰论坛、巡回展演于一体的标志性戏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2025“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边疆行活动。(责任处室、单位:公共服务处、艺术处、市场推广处,市美术馆、市文化馆、青岛交响乐团)
14.加强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落实“齐鲁文艺高峰”计划,新创、复排民族歌剧《琅琊合伙人》、京剧《杨门》等剧目不少于20部,指导话剧《烟火人间》等重点剧目打磨提升,做好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等参评工作。(责任处室:艺术处)
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15.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健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机制。出台《青岛市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规划》。深入开展“探源青岛”工程,深化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改革,稳步推进琅琊台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细化齐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划,编制《琅琊台遗址保护规划》《三里河遗址保护规划》,加快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三里河、琅琊台2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推进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建设“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科研基地”。深化“丈量青岛”文旅公益行活动,编撰出版青岛历史纪实研究主题图书。(责任处室、单位: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资源开发处,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考古所)
16.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加快编制《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加强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梯队建设,公布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名录,做好第七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项目推荐和市级非遗传承人评审认定工作,扶持一批重点非遗传承项目和优秀非遗传承人,完善非遗项目数据库。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型非遗活动,举办非遗在校园、“非遗 ”文创大赛等系列活动不少于200场次,打造一批非遗传承实践基地,做优做强一批“非遗工坊”。(责任处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处)
17.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壮大“海洋文化、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乡村记忆”四大博物馆集群,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博物馆,新增博物馆不少于3家。实施“全市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指导各级各类博物馆打造高品质展览展陈项目,推出特色文创产品;办好国家珍贵古籍展、河湟彩陶文化展等重点展览,推出一批建筑艺术、民俗文化等主题“微展览”。(责任处室、单位: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市博物馆,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8.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好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完善《青岛市革命文物图谱》,启动编制《青岛市革命文物及红色研学手绘地图》,健全革命文物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日常养护管理和安全防范制度。办好红色文化主题月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持续开展红色地标打卡活动,联合举办红色胶东主题研讨会,做好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建设推广。(责任处室: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处)
五、打造规范健康的文化旅游市场
19.加大行业管理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区(市)、部门、执法单位间信息资源共享和协调协作机制,全力推进文旅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施旅游市场主体服务质量承诺制度,出台《青岛市旅行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争取全省旅行社等级评定试点落地青岛。举办全市导游大赛、旅游主播评选培训活动,编纂新一轮青岛导游词,强化导游服务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网络文化市场、文娱市场、卫星电视传播秩序和旅游市场秩序4大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星级评定工作,规范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娱乐领域新业态管理,强化备案管理,指导剧本娱乐场所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加强文物执法巡查。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服务平台青岛骨干节点及区域中心建设项目。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大规模应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巩固“专家查隐患”工作成果,创新开展行业区域安全交叉检查。(责任处室:市场管理处、广播电视管理处、安全应急处,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20.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出台《青岛市旅游条例》。加强文旅领域平安建设和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开展法治学习教育和行业普法宣传。推动执法办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深化执法下沉工作机制,加强文旅市场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法治审查监督。促进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实施“电子清单 企业自查”监管新模式,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责任处室、单位:法规与执法监督处、市场管理处,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