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是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不一定为知名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但是一定是业主下一步学习、模仿和追赶的目标企业。研究团队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分析。
国家发改委称坚决打击作坊式动力电池回收拆解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进一步规范化
...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是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不一定为知名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但是一定是业主下一步学习、模仿和追赶的目标企业。研究团队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分析。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是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的企业。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不一定为知名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但是一定是业主下一步学习、模仿和追赶的目标企业。研究团队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分析。
内部资料最主要的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告是反映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会计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等;外部资料是从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外部获得的资料,包括行业数据、其他竞争对手的数据等。
随着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化,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研发能力成为了企业保持其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研发能力越强企业更新其产品的能力越强,是企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重点企业的影响能力就是企业将其产品或者服务引导消费者消费,以占有市场份额,获得企业利润的能力,这是分析企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主要是指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层次和管理范围,岗位职责以及职能管理体系和相关的制度等,这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能够有管理制度可依的重要线条,是分析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能力的体现之一。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的销售活能力包括销售队伍,销售绩效,销售的渠道,销售的计划等方面的能力,是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将其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推广出去的能力。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可以从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地位,收益性,成长性方面来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规避其锋芒,击其薄弱环节。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重点企业的市场决策能力是基于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和销售活动能力为基础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基于此进行相应的市场决策,使得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5毛左右1安时,这块280安时的电池拿货100多元,卖出去220元。很有市场的。”广东东莞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园区内,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廖经理带以合作商身份前去探访的记者参观了他的工厂。在这里,动力电池被赋予第二次生命。工人们拿起大锤、喷火枪,将优质的回收电池拆解、二次包装,送到客户手中梯次利用;稍差的则卖到其他工厂,用于提取资源。...
2024年是首批动力电池“脱保”之年,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却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时,大量资本涌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产能急速扩张,进一步推升产能供需错配,行业盈利困难。...
自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至8年,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期。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但仍可进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电动车等。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将超过260万吨,届时动力电池“退役潮”或将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2030年前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
动力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关键一环,近年来需求猛增。然而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面临“退役”,动力电池何去何从?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同时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更好地助力中国新能源车“乘风出海”。...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准备了二十余条建议。其中,多条建议与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包括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电池碳足迹追踪等。张天任表示,相关政策的完善不仅事关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也关乎中国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长期国际竞争力。...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资源能源投入大,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较大压力。如动力电池报废后如不能妥善处置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增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而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属性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回收利用,特别是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梯次利用及报废后的无害处理。...
工信部就动力电池再生回收利用召开座谈会11月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
证券时报e公司讯,11月8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
...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5毛左右1安时,这块280安时的电池拿货100多元,卖出去220元。很有市场的。”广东东莞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园区内,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廖经理带以合作商身份前去探访的记者参观了他的工厂。在这里,动力电池被赋予第二次生命。工人们拿起大锤、喷火枪,将优质的回收电池拆解、二次包装,送到客户手中梯次利用;稍差的则卖到其他工厂,用于提取资源。...
2024年是首批动力电池“脱保”之年,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却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时,大量资本涌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产能急速扩张,进一步推升产能供需错配,行业盈利困难。...
自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至8年,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期。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但仍可进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电动车等。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将超过260万吨,届时动力电池“退役潮”或将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2030年前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
动力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关键一环,近年来需求猛增。然而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面临“退役”,动力电池何去何从?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同时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更好地助力中国新能源车“乘风出海”。...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准备了二十余条建议。其中,多条建议与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包括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电池碳足迹追踪等。张天任表示,相关政策的完善不仅事关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也关乎中国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长期国际竞争力。...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资源能源投入大,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较大压力。如动力电池报废后如不能妥善处置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增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而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属性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回收利用,特别是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梯次利用及报废后的无害处理。...
工信部就动力电池再生回收利用召开座谈会11月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
证券时报e公司讯,11月8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