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制度里,生产资源的配置是利用和依靠价格,并通过市场进行的。一方面需求与供给决定着动力电池回收的价格,另一方面价格又反过来影响供求。正是这种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国家发改委称坚决打击作坊式动力电池回收拆解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将进一步规范化
...
在市场经济制度里,生产资源的配置是利用和依靠价格,并通过市场进行的。一方面需求与供给决定着动力电池回收的价格,另一方面价格又反过来影响供求。正是这种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在市场经济制度里,生产资源的配置是利用和依靠价格,并通过市场进行的。一方面需求与供给决定着动力电池回收的价格,另一方面价格又反过来影响供求。正是这种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供给分析
(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供给概述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供给是指供给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目能够提供出售的动力电池回收的数量。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内企业只有提供出售的愿望,而没有提供出售的能力,则不能形成有效供给,也不能当作供给。
(二)影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供给的因素
1、价格
一般来说,价格越高,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企业的供给就越大,相反,价格越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企业的供给就越小。
2、成本
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增加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企业的供给量减少;相反,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企业的供给量增加。
3、技术水平
在一般情况下,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利润,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企业的供给量会增加。
二、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需求分析
(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需求概述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需求是指下游用户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二)影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需求的因素
1、价格
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回收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相反,动力电池回收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相关行业的价格
当动力电池回收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行业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下游用户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购买用户偏好
购买用户对动力电池回收的偏好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购买意愿,会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产生影响.当购买用户对动力电池回收的偏好程度增强时,会增加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量;反之,会减少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量。
4、未来预期
当购买用户预期动力电池回收的价格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当前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量:反之,就会减少当前对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量。影响需求量的预期因素,不仅是价格预期,还有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政府政策倾向的预期等。
...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5毛左右1安时,这块280安时的电池拿货100多元,卖出去220元。很有市场的。”广东东莞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园区内,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廖经理带以合作商身份前去探访的记者参观了他的工厂。在这里,动力电池被赋予第二次生命。工人们拿起大锤、喷火枪,将优质的回收电池拆解、二次包装,送到客户手中梯次利用;稍差的则卖到其他工厂,用于提取资源。...
2024年是首批动力电池“脱保”之年,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却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时,大量资本涌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产能急速扩张,进一步推升产能供需错配,行业盈利困难。...
自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至8年,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期。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但仍可进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电动车等。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将超过260万吨,届时动力电池“退役潮”或将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2030年前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
动力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关键一环,近年来需求猛增。然而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面临“退役”,动力电池何去何从?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同时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更好地助力中国新能源车“乘风出海”。...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准备了二十余条建议。其中,多条建议与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包括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电池碳足迹追踪等。张天任表示,相关政策的完善不仅事关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也关乎中国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长期国际竞争力。...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资源能源投入大,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较大压力。如动力电池报废后如不能妥善处置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增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而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属性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回收利用,特别是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梯次利用及报废后的无害处理。...
工信部就动力电池再生回收利用召开座谈会11月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
证券时报e公司讯,11月8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
...
“磷酸铁锂电池回收5毛左右1安时,这块280安时的电池拿货100多元,卖出去220元。很有市场的。”广东东莞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园区内,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廖经理带以合作商身份前去探访的记者参观了他的工厂。在这里,动力电池被赋予第二次生命。工人们拿起大锤、喷火枪,将优质的回收电池拆解、二次包装,送到客户手中梯次利用;稍差的则卖到其他工厂,用于提取资源。...
2024年是首批动力电池“脱保”之年,大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却正在经历“寒冬”。按照行业早先判断,今年将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潮,但时至年中,退役潮并无发生迹象。叠加2022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时,大量资本涌入动力电池回收赛道,产能急速扩张,进一步推升产能供需错配,行业盈利困难。...
自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至8年,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期。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但仍可进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电动车等。有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2028年后,将超过260万吨,届时动力电池“退役潮”或将到来。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2030年前后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
动力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关键一环,近年来需求猛增。然而随着第一批投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面临“退役”,动力电池何去何从?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规范电池回收市场,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同时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更好地助力中国新能源车“乘风出海”。...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准备了二十余条建议。其中,多条建议与动力电池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包括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完善电池碳足迹追踪等。张天任表示,相关政策的完善不仅事关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也关乎中国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长期国际竞争力。...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6月15日,新京报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双碳政策趋势?碳中和背景下,不同产业和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研究院于2022年6月起推出《碳报》,研究最新双碳政策、权威声音、低碳样本等重点内容,并进行分析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资源能源投入大,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较大压力。如动力电池报废后如不能妥善处置会带来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增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而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属性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回收利用,特别是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梯次利用及报废后的无害处理。...
工信部就动力电池再生回收利用召开座谈会11月8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
证券时报e公司讯,11月8日,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组织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座谈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节能司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设置的总体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