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3月30日讯(记者夏先清、杨子佩)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李通村黄磊家庭农场,刚刚完成病虫害作业的2800亩小麦一片翠绿。
“种了20多年的地,越种越有科技范。科技春管为今年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家庭农场负责人黄磊说,这个智慧农业监测点能监测田间土温、土湿、光照等情况,实现大田作物“耕、种、管、收”全阶段智慧化生产。
据了解,河南省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机制,亩均提高粮食产量150斤至200斤。
本报郑州3月30日讯(记者夏先清、杨子佩)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李通村黄磊家庭农场,刚刚完成病虫害作业的2800亩小麦一片翠绿。
“种了20多年的地,越种越有科技范。科技春管为今年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家庭农场负责人黄磊说,这个智慧农业监测点能监测田间土温、土湿、光照等情况,实现大田作物“耕、种、管、收”全阶段智慧化生产。
据了解,河南省探索形成高标准农田“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机制,亩均提高粮食产量150斤至200斤。
报告网所有产经新闻是由用户上传分享,未经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