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白华兵)5月24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绿色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鞠建东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碳强度产业出口份额的结构变化,指出我国的电动汽车、光伏发电产品和风电产品远没有达到出口份额的峰值,因此这些产品还处于行业扩张阶段,还没有达到去产能的阶段。
从2002年到2021年,中国出口产品的碳强度从每千元0.32吨下降到0.16吨,降幅接近一半。
鞠建东表示,碳强度与出口之间存在一些有趣的联系。首先,按照碳强度定义的行业,其出口份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次,碳强度较低的行业出口达到峰值的时间较迟。因此,产业发展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碳密度水平的产品各有其发展规律和达峰时间。这就意味着,在产业的扩张阶段不应出现过剩产能,而在产业下降阶段则可能出现——这对我们理解过剩产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