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叠加稳就业政策成效,我国就业主要指标平稳。不少行业企业扩招扩岗令人欣喜,但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如何有效缓解“盼就业”与“愁招工”两头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人,城镇就业人口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如此大规模的高质量人才供给形成的人才红利,既显示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优势,也意味着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推动就业提质扩容。
总量有压力,结构性矛盾的挑战也很严峻。近年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等方式转型升级,对就业者提出了新要求;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行业的崛起,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专业能力难以跟上岗位变化,只能望而却步。而数字经济催生的灵活就业又开辟了就业新思路,当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就业意愿正发生深刻变化。部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难以与个人预期匹配,最终求而不得,就容易产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