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报道,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打开电商平台搜索“硅胶面具”,从明星面容到私人定制,种类繁多、设计各异。这些“超逼真”“仿真定制”的“人脸”价值几千元至上万元,以玩具的名义在电商平台大行其道。不久前,就有新闻报道,用3D打印制造的人脸模型竟能解锁多款手机的面部识别,如今,人脸面具更是成为了不法分子的作案工具,着实让人“细思极恐”。
被滥用的人脸面具,曾经的使用场景不过是影视拍摄、艺术表演和一些娱乐场合,如今何以成为作案工具,诸多问题值得追问。制作、购买人脸面具是否需要提供身份信息进行备案?制作所用的人脸信息,是否需要经过本人同意?根据有关调查,这些问题都被一一否认。此外,人脸面具市场过于宽松的管理也并不符合法律要求。对商家而言,未经他人允许以他人人脸制作面具,涉嫌侵犯肖像权,倘若被用以犯罪,商家更可能构成提供犯罪工具的罪名,相关从业者不可不知悉其中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