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工厂高温停工”“锂电池行业7月排产数据普遍下滑”……近期,新能源行业频繁出现“小作文”,扰动市场行情,相关上市公司如小米集团和宁德时代等接连辟谣。“小作文”频出的背后,是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从价格战、技术战逐渐拓展到舆论战。在舆论战逐渐常态化的今天,上市公司对谣言及舆论的应对能力备受考验。
新能源行业企业面临的舆论战类型多样,主要是经自媒体传播的谣言,也有各品牌、企业间在公众舆论场上展开的竞争和博弈。相较而言,品牌之间明面上的舆论交锋往往较为克制,但暗中舆论战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价格战和技术战。
目前,新能源行业的舆论战正走向常态化。一方面,新能源行业的市场份额之争日益激烈,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行业由春秋时代走向战国时代,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统计,仅2024年前5个月汽车行业的降价规模就已超越2023年全年的九成。当价格战成为常规手段,单纯降价不再能成为左右市场竞争的“胜负手”,企业间就会朝着舆论战等“全方位战争”延续。另一方面,新能源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引擎,相关舆论的网络关注度高,也更能引发市场波动,为自媒体造谣、传谣提供流量基础。再加上消费者权益意识觉醒,对产品性能、安全乃至企业发展的关注度提升,都成为催化舆论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