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以下简称‘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将提高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央行推出互换便利主要在于增强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这一工具,央行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特别是在市场紧张或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帮助稳定市场情绪。从长远来看,这表明了监管层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态度,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风险管理能力;此外,也有助于推动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权威人士表示,此类创新工具涉及多个基础设施,交易要素多、技术含量高,短期内推出对政策协同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高。政策落地首日,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均在观望中。多家券商、基金公司等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后续仍需监管部门出台配套细则,明确可参与的机构名单,可抵押的资产性质(自营或理财),各类资产的抵押率,换入的国债、央行票据是只能通过央行票据互换(CBS)质押融资还是可以卖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