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来临,老年大学成了老年人学习、社交的重要阵地,深受老年群体的喜爱。近日,某媒体调查发现,有些不良商家打着“老年大学”的幌子,利用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对教师的信任,诱导他们购买高价课程、产品,导致部分老年人陷入消费陷阱。
老年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充实退休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这些不良商家的行为,与老年教育的供需失衡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但仅能满足8%左右有需求的中老年人。这种供需缺口为民办教育机构创造了市场空间,同时也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解决问题,加强监管势在必行,关键要明确老年大学办学标准与准入机制。相关部门要对民办老年教育机构的课程内容、师资、收费标准等严格审核,确保其合规运营。此外,还要降低老年人的维权成本。不少老年人遭遇消费陷阱后,常因证据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而放弃维权。如何简化投诉流程,设立老年人消费维权绿色通道,提供法律援助,支持消协或公益组织针对侵害老年人权益的机构提起公益诉讼,值得业内各方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