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分析:绿色标准覆盖不全

Aa
分享到:

  报告网网讯,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绿色低碳转型挑战与机遇。据估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元到500万亿元人民币之间,而交通运输行业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预计到2025年,交通运输行业将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加速推进低碳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一、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巨大的绿色投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一)绿色融资规模增长但占比下降

  绿色信贷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绿色融资模式,约占绿色融资规模的9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绿色贷款余额从2018年12月末的3.66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6月末的4.39万亿元,季度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31%。然而,这一增长率远低于全国绿色贷款余额增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绿色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而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6%。此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绿色贷款余额在全国绿色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从2018年12月末的44.5%降至2022年6月末的22.5%,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绿色信贷的行业投放趋向多元化。

  (二)绿色投资需求巨大

  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预测,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具有较高的投资需求,将达37.4万亿元。其中,考虑到中国未来将用电动车替代汽油车、燃油车,电动车的产量将大幅增加,致使新能源汽车投入与相应能源生产投入提高,同时航空、水运行业交通工具的低碳改造以及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三)绿色投资供需存在缺口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交通运输行业用于低碳转型需要的绿色投资在2021—2030年期间就达到每年约为0.63万亿元,加上用于减污的节能环保、生态环境等产业以及用于绿色服务的融资需求,保守估计交通运输行业所需要的绿色投资至少会翻倍。按照中国绿色金融委员会的测算口径,未来三十年中国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确定的211个领域内将产生487万亿元人民币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预测交通运输行业未来三十年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约为100万亿元。无论是采用哪种估算方式,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投资需求与目前投入到该行业的绿色贷款相比,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均存在资金缺口。

  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

  尽管交通运输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制约了绿色金融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

  (一)绿色标准覆盖不全

  我国已经出台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项目进行了界定,但覆盖范围并不全面,对于一些环境效益好的绿色交通项目的支持不足。例如,绿色金融和绿色公路及相关产业之间存在脱节,公路借助绿色金融融资建设的报道较为罕见。此外,现有的标准对于水运、民航等领域绿色项目的支持也不足。

  (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有限

  目前中国交通运输行业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传统形式的绿色金融产品为主的融资模式无法满足绿色项目融资周期、风险等不同产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大挑战。

  (三)低碳转型市场尚未形成

  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公路运输的碳排放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较高,是我国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市场化程度发育不足。同时,全国碳市场仅在发电行业先行试水,市场上现已成熟的碳质押、碳回购、碳期货、碳远期、碳基金等20多个碳金融创新产品也就无法应用于尚未纳入的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市场之中。

  三、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从政策支持、市场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入手,解决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一)争取将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产业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

  强化绿色金融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对策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参考国外绿色金融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项目设定的标准,对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城市交通绿色产业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研究提出包括绿色公路、零碳港口、智慧航道等项目在内的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产业目录,争取将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绿色项目纳入绿色金融标准,提高绿色金融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引领作用,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低碳转型基金、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资金支持,加大对绿色收费公路、充电桩等绿色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低碳交通运输行业,满足“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融资需求。

  (三)将交通运输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

  从金融供给端出发,制定碳税与碳交易相关财税和金融政策,交通运输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合研究将交通运输行业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完善碳排放交易的市场监管体系,探索适合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道路,健全统一碳减排量核算标准,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优化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空间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支持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低碳技术研发,促使交通运输行业尽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四、总结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和机遇。虽然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绿色标准覆盖不全、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有限、低碳转型市场尚未形成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了绿色金融对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通过争取将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产业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畴、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将交通运输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体系等对策建议的实施,有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金融的发展,助力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VIP专享文档

扫一扫,畅享阅读

交通运输相关推荐

交通运输推荐资讯

交通运输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