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行黄草编织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缩影。出生在徐行镇劳动村的徐行草编非遗传承人王琴,从小就从母亲潘静珍手中习得草编技艺。如今,王勤的女儿诸嘉艺也与黄草结缘,和她一起致力于徐行草编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让这门古老的手工艺重新焕发出盎然生机。
这两天,王勤正在与草编艺人们一起设计、制作一批全新的草编作品,准备在10月6日、7日两天,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举办六场非遗展示活动。王勤说:“我们会定期开发一些新作品,到社区、学校及各类活动中展示,让市民来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
徐行民间素有“编筐打篓,养活九口”的俗语。一直以来,黄草编织都是徐行农民的主要副业。从王勤记事起,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黄草,做草编。“我是在草编的环境里长大的,从小看着妈妈、奶奶、婶婶、阿姨编织草编作品长大。长大一点后,我就开始帮妈妈打打下手、搓搓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