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林下中药材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

Aa
分享到:

“黔地无闲草,夜郎灵药多”,作为中国四大中药产区之一的贵州,中药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黔东南州,贵州中药材的主产区,森林覆盖率达68%,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80%以上,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素有“苗药三千,单方百八”之说。近年来,黔东南州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及中医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一剂良方”成为“新名片”。

一是产业效益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4月底,全州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面积累计达90.07万亩,采收面积2.76万亩,留存面积87.31万亩;出土产量9239.2吨,产值2.42亿元,覆盖16.9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1.29万户。据统计,2022年,全州利用林地种植中药材面积累计达102.92万亩,采收面积25.92万亩,留存面积79.99万亩;出土产量10181.62万吨,产值17.26亿元,覆盖17.19万户,其中建档立卡户11.66万户。

二是单品结构持续优化。全州林下中药材种植品种主要有13个,分别为:钩藤18.13万亩、太子参9.84万亩、天麻9.83万亩、草珊瑚9.58万亩、黄精7.74万亩、南板蓝根5.88万亩、茯苓5.25万亩、石斛3.45万亩、魔芋2.18万亩、淫羊藿1.79万亩、天冬1.63万亩、白及1.72万亩、百部1.05万亩。

VIP专享文档

扫一扫,畅享阅读

中药材相关推荐

中药材推荐资讯

中药材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