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用来放流和驯化中华鲟的水池,水面上的黄色装置是涌浪机,用来模拟海浪,让中华鲟提前适应海中的生存环境。”在日前举办的“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主题宣传上海站采访活动期间,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下称中心)工作人员这样告诉第一财经。
该工作人员称,长江口是中华鲟生命周期中的关键区域,也是多种水生生物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卵的重要场所。为此,中心承担了中华鲟抢救、保种、繁殖、培育和相关水生生物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水生生物保护力度,累计放流中华鲟、松江鲈等珍稀物种85万余尾。2020年6月6日,上海首部单一特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文件《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开始施行,这也为中华鲟抢救性保护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