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据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报道,近日,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安徽省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在全国首次试验的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浮床水稻获得成功,已完成早稻头茬收割,亩产约280公斤。
随着煤矿开采,淮南矿区沉陷区水域面积逐年扩大。如何在修复治理沉陷区水域生态的同时,把采煤沉陷区转变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成为企地近年来主攻的课题。为统筹协调煤炭资源开采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拓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耕地保护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实施了“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打造50亩“漂浮式稻田”。
一株株水稻“漂”在水面上,嫩黄色的稻穗日渐饱满。在漂浮的稻田里,采用纳米膜、种养、浮筒3种模式培育的6个品种水稻长势良好,绿油油的稻田成了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别致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