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临床精准诊治再突破:人体显微镜5.0T磁共振落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Aa
分享到:

  磁共振因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在肿瘤的诊断中展现重要价值。今天上午,堪称“人体显微镜”的新一代全身超高磁场5.0T磁共振成像仪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开机。这意味着围绕恶性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治、影像智能发展、医学科研创新迈上了新的台阶,将为更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据悉,恶性肿瘤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磁共振等设备是早期发现、准确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工具。磁共振是一种利用氢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成像技术,多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等领域。相较于其他诊断手段,磁共振对软组织有着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肿瘤轮廓、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特征,且无电离辐射危害,因而是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强力助手”。

  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教授介绍说,相较于3.0T磁共振检查图像,5.0T磁共振除了具有的超高场强,同时还配备有120mT/m & 200T/m/s超高性能梯度系统,双高的硬件性能使设备的固有信噪比较传统磁共振显著提高,从而形成明显优势的高空间分辨率图像表现(特别在亚毫米级水平),获得高清弥散/动态对比增强DCE的更高质量图像、以及更高鲁棒的定量结果。在越来越注重精准诊疗的当下,5.0T磁共振可以提供解剖+功能+代谢多模态数据,同时搭载的人工智能成像采样和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等AI技术,使得针对肿瘤的早诊早治、精准分期、肿瘤边界确定、肿瘤生物学变化功能定量监测等方面,都上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显微镜相关推荐

显微镜推荐资讯

显微镜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