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获悉,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学者合作,成功锁定一个可抑制心房颤动发生的新分子——微小核苷酸-26(miR-26),首次发现miR-26可降低房颤易感性。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杂志《临床研究》上。此项成果为房颤防治提供了新理论基础。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总发病率约为0.4%,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高达9%。房颤可引起血栓栓塞,易伴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增加患者死亡率。目前房颤治疗是世界性难题,用药效果仍不理想。如何发现新靶点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焦点和难点。
微小核苷酸是近年来学界普遍关注的神奇小分子。自哈医大杨宝峰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其参与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以来,作为重大心脏疾病新靶点,微小核苷酸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热点。此次,杨宝峰团队捕捉到能够抑制房颤发生的关键分子miR-26,并与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国际著名专家Stanley Nattel教授合作攻关,揭示其在房颤过程中的机理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