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京味画家杨信的“王致和非遗故事”、张忠强的兔儿爷、刘晓迪的剪纸、容粒乘的面塑、张阔的木版年画……在我国第19个非遗日来临之际,多位非遗技艺传承人带着“绝活儿”走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非遗。
王致和搓毛技艺展示
非遗传承人的精彩讲解和技艺展示,让非遗技艺以生动的方式展现。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介绍说,腐乳制作的全套工艺流程包括磨豆、点浆、压榨、发酵等三十多道工艺,“搓毛”是前期发酵后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搓毛之后的腐乳坯,再经过腌制、装瓶、灌汤等关键步骤,历经三个多月的时间发酵成熟后,才是一瓶合格的王致和腐乳”。中国传统食品文化和中国古人在饮食方面的智慧引人入胜,北京传统绘画颜料配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杨信以一幅幅生动有趣、细致入微的画作,讲述了已有355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王致和的故事。读书人王致和偶然发现了“臭豆腐”的做法,从此开启了“东方奶酪”的传奇。加入各种颜色的面团在北京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强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穿着不同颜色传统服装的王致和卡通形象“王小和”,栩栩如生。选木材、设计、收集图案、刻版上色……北京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阔一边为大家讲述木版年画的历史、工艺及特点,一边印出一张张以“王小和”为主题的木版年画。